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J9九游会中国登录入口
您现在的位置: > J9九游会中国登录入口 >

大连重工2022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未知 浏览数量: 日期:2024-01-13 13:35

  公司是国家重型机械行业的大型重点骨干企业和新能源设备制造重点企业,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具备重大技术装备机电液一体化设计、制造、总装发运、安装调试及工程总承包能力,在重型机械行业内占有重要地位。公司主要从事物料搬运设备、冶金设备、新能源设备、传动与控制系统、船用设备等领域的大型成套设备及核心零部件的开发、研制和销售,为冶金、港口、能源、矿山、工程、交通、航空航天、造船等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提供大型高端装备和智能服务解决方案。公司经营范围:机械设备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备、配件供应;金属制品、金属结构制造;工具、模具、模型设计、制造;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机电设备零件及制造、协作加工;起重机械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压力容器设计、制造;铸钢件、铸铁件、铸铜件、铸铝件、锻件加工制造;钢锭铸坯、钢材轧制、防尘设备设计、制造、安装、调试;铸造工艺及材料技术开发;造型材料制造;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房地产开发;仓储;商业贸易;工程总承包;机电设备租赁及技术开发、咨询;计算机应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普通货运;国内货运代理;承办海上、陆路、航空国际货运代理(含报关、报验);人工搬运;货物包装;大型物件运输(特业部分限下属企业在许可范围内)。公司主要业务板块及产品情况如下:

  目前,公司在传统主导产品(如大型环保焦炉、起重机械、散料装卸机械等)具有领先的优势,部分产品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并参与部分行业标准的制定。公司现已形成“制造+后服务”双轮驱动的业务模式,以设备制造为基础定位,不断拓展和延伸业务领域,丰富后端服务产业,致力发展“设备检测、整机维保和智能化升级”三大领域业务,为海内外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公司未来将加速推进“产融结合”,借助金融资本助力新产业(300832)拓展,加快推进金融创新工具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打造以传统主导产品为发展基础,以成长型产品和资本运营为增长拉动,以新兴产品和后端服务为新增长点,优势互补、战略协同的新型产品结构。

  公司采用集中管理、分散采购的采购组织模式,通过全面推行精益采购和供应链对标,不断提升采购质量、规避合同执行风险、降低采购综合成本;公司采购类合格供方认证由战略采购部负责,外协类合格供方认证由运行保证部负责,各经营单位在认定合格供方中选择采购,非认定合格供方采购需提交供方认证流程审批;公司大宗、通用物资实施集中定价和协议采购管理,经营单位按定价结果和协议采购价格执行采购;采购合同签订由经营单位按公司统一确定的制度、流程、合同文本实施;采购物料入库前经质量管理部门进行检查,入库由经营单位直接负责,供应商提供采购发票,采购员、质检员、库管员实施检查,确认收货。

  公司是典型的离散制造企业,相关产品全部采取订单式生产。生产的焦炉机械、散料装卸机械、起重机械和港口机械等整机产品符合多品种小批次特点,均为非标定制型产品,采用单件小批生产;风电齿轮箱、轮毂等核心零部件产品符合批量制造特点,采用批量生产。

  公司多数产品采取交钥匙方式直接提供给终端顾客,部分产品经整机厂商组装后提供给终端客户。产品定价方式是以原材料、能源、配套件、管理费用作为成本计价基础,结合市场供需关系、产品竞争力和顾客资信等制定当期的产品价格,定价决策实施分级审批。公司所生产的重型机械产品由于设备单价较高、设计方案复杂、配套供应较多、生产周期较长,顾客多采用分期付款方式,即:合同签订后预付部分货款,在生产制造、产品发运、安装调试的不同阶段分别支付货款,通常交付后预留部分质量保证金,在质保期满、无质量争议后付清。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所处的重型机械行业主要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各类重大技术装备,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化水平与经济科技综合实力的标志,也是关系国家、民族长远利益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多年来,重型机械行业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在高端装备、极限制造、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绿色装备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业务转型和产品结构调整,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力地支撑解决了诸多领域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在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制造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我国航空航天、能源工业、冶金工业、石化工业、海洋工程、国防安全及交通运输等领域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重型装备一直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尤其是近年来,为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国家制定了多项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大力推动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和发展。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关键环节及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政策举措,力争到2025年使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政策的支持必将带动行业的发展,公司作为重型机械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之一,也将从中获益。此外,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化和“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加速落地,行业产能结构和市场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工业生产稳定增长,重型机械行业的发展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2021年4月,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发布了《中国重型机械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国内外环境与国家战略发展和市场需求,提出了重型机械行业未来五年的创新方向、发展目标和行动指南。新行业战略规划的实施,将激发行业潜能,带动行业向前发展,加快对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的培育,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2022年2月,国家发布了《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明确提出钢铁、焦化、电石、铁合金等17个子行业能效水平的刚性提升要求,行业将持续向智能化、绿色化、综合解决方案化整合。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重型装备制造深度融合,技术驱动效应更加凸显。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进入重构期,在新发展格局的推动下,行业将向“补链、强链、延链”升级,推动装备制造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2022年上半年,面对国内外疫情持续、原材料和物流运输价格波动、冶金、焦化等消费需求端缺少有效拉动等不利因素影响,公司充分发挥党委、董事会领导核心作用,围绕公司既定的战略目标和决策部署,坚持以效益为中心,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较好地完成了阶段工作目标,公司生产经营稳中有进,继续保持良好运行态势,为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13亿元,同比增长17.97%;实现利润总额1.96亿元,同比增长134.1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5亿元,同比增长180.84%;基本每股收益为0.0852元/股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210.92亿元,较年初增长6.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66.71亿元,较年初增长1.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为3.45元/股。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利润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为:一是本期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带动公司整体利润上升;二是受2022年外汇汇率波动影响,公司汇兑收益有所增长。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完整的土地使用权、设备、专利、非专利技术、商标等核心资产,在技术制造、结构调整、市场品牌、顾客资源、人力资源、国际化经营等方面形成公司的优势。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1.技术制造优势。卓越的技术制造能力是企业提升综合实力的有力保障。公司建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由1个设计研究总院、10个专业设计院、1个电气技术研发中心、4个研究所及3个实验室等院所组成)、国家认可检测/校准实验室、1个海外(德国)技术研发中心、国家风电传动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构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三级技术研发体系,具备机、电、液集成研发、重大装备非标设计、制造、总装发运、安装调试及工程总承包能力,配有一大批国际领先、国内先进的大型精密加工、大型铸造及热处理设备,公司先后承担大型船用曲轴、核电起重设备、风电传动与控制系统、500米球面射电望远镜馈源舱索驱动系统、火箭发射平台脐带塔等重大装备国产化研制课题。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有效专利618项(其中发明专利250项,国际专利23项)、软件著作权65项,技术引领能力持续提升。 2.产品结构优势。合理的产品结构是企业抵御风险及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公司主要为冶金、矿山、港口、造船、能源、航空航天等国民经济基础产业提供重大技术装备,冶金机械、港口机械、起重机械、散料装卸机械等传统主导产品始终保持竞争优势。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方向,研发了新能源设备、传动与控制系统、船用设备等产品,构建了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市场竞争能力的风电核心零部件、核电起重设备和大型船用曲轴专业化研制基地。同时,公司凭借高端稳定的客户基础和整机制造优势,积极拓展工程总包、后服务业务,打造多元化产品业务结构。 3.市场品牌优势。良好的业内声誉是企业拥有的重要关键性资源。公司是国家重型机械行业的大型重点骨干企业和新能源设备制造重点企业,历史底蕴悠久、行业声誉良好,历经市场考验,创造了250多项“中国第一”。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大型冶金起重机、散料装卸输送设备、焦炉机械、系列混铁车、系列钢(铁)包、电石炉等优势主导产品,通过技术、质量、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改善,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4.人力资源优势。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保障公司平稳运行的必要条件。公司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践行“为敬业者搭建平台、为成才者培植沃土”的人才理念,培养造就了一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经营管理人才、科技研发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报告期内,公司优化调整继任者管理,整合各层次梯队人才培养方式,持续完善教育培训体系,不断提升员工技能水平。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站9个、大连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8个;累计培养各类高端人才201人,其中国家级高端人才17人,省级高端人才64人,市级高端人才120人。 5.顾客资源优势。顾客的广泛认可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中心,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借助在行业内的深厚积累以及丰富的重型机械设备制造经验,建立全球领先的重型机械设备制造案例库,与关键和重要顾客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大力培育“战略顾客”。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与70多家重点顾客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其中与中国宝武、鞍钢集团、中船集团、五矿集团、国家电投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华润集团、中广核集团、华能集团、华电集团、中车集团、中国一重(601106)、东方电气(600875)、哈电集团、招商局集团等30多家央企建立互惠互利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业内树立了良好口碑。 6.国际化优势。国际化经营始终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战略。公司坚持注重市场国际化、标准国际化、网络国际化,多层次、多渠道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公司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先后设立德国公司、香港公司、印度公司、澳大利亚公司、马来西亚公司、越南公司,打造了技术创新、金融、投资、制造服务、贸易等多维度平台。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创新出口模式,拓展总承包、后服务业务国际市场,积极化解新冠疫情影响,上半年实现出口订货1.86亿美元,同比增长30%,实现海外市场逆势增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产品和服务累计远销93个国家和地区,逐步实现了从零部件出口到单机出口、成套设备出口,再到工程总承包出口和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转变。

  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一)可能面临的风险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及行业经营环境变化的风险 装备制造业属国民经济基础行业,为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而制造各种技术装备,受经济增长周期性波动的影响较大。公司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主要客户集中在冶金、港口、能源、矿山、工程、交通、航空航天、造船等国民经济基础领域,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宏观经济的变化将会对上述行业需求产生重大的影响,进而引致公司经营环境的相应波动,对公司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前景造成不利影响。 2.新冠疫情可能带来的风险 当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疫情反复多变,导致了市场需求恢复相对滞后,国内整体经济增速放缓。此外,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疫情的冲击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由于疫情导致的国际形势紧张,国际市场等多方面都受到一定冲击,国内也面临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后疫情”时代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点,可能会对包括公司在内的装备制造企业的现金流、经营业绩等产生负面影响。 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机械装备制造所需要的钢材、铸锻件及机电配套件等材料成本及能源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较高,其价格的波动会对公司主营产品的销售定价产生一定影响。公司虽然可以通过调整产品价格转移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但由于原材料价格与产品价格变动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而且在变动幅度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将会对经营业绩的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 4.行业市场风险 未来几年,伴随着“双碳”政策逐步落地,产能压降、能耗减控等要求持续增强,钢铁及焦化行业相关部分传统产品随市场形势发展大概率出现下行或萎缩的情况,对整体经营规模的扩升和发展产生一定限制和影响。 5.订货模式风险 目前主要订货还是集中在传统优势产品的单机小批量订货,以产品为主线的销售模式已逐渐显现其不适应“供需双紧”市场环境的一面。新产品、后服务、智能化发展速度滞后,可能导致后期发展乏力;经营模式还是较为单一,总包BOO、BOT等大项目开展不足;在契合未来市场竞争模式方面存在风险。 6.新技术研发风险 装备制造业涉及多个技术领域,产品具有多学科知识的集成性、组织结构的跨企业性、项目性以及用户定制性等特点,产品生产周期长、研发成本高、不确定性较强,增加了产品研发的难度,由于未来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将可能使公司面临新技术研发风险。 7.经营管理风险 作为国内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公司目前的业务板块涉及装备制造的多个细分板块,形成了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相补充、主业多元并举的局面。公司的经营策略有助于分散单一主业的经营风险,但同时也加大了公司的管理难度,对公司的质量控制、风险管理、管理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均带来一定的挑战,可能导致产品质量损失、核心人才流失、产能不均衡、市场竞争力不足等经营管理风险,从而影响公司经营效率与效益。 (二)对风险的应对措施 公司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深化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开创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1.强化组织协调管理,科学平衡产能。针对合同量多、生产组织压力较大的经营单位,精细做好内、外部能力分析及平衡摆布,按合同交货期逐项倒排制定生产作业计划,同时加强关键节点期的过程管控,强化各级人员责任落实,确保按期产成、销售。针对任务量不足的经营单位,加强内部产能调配,在确保公司内部生产资源利用最大化同时,根据预计订货信息,提前做好应对新签订“短平快”合同的各项准备工作,尤其是技术准备、长线件订货、生产资源平衡,切实提升组织效率、质量,确保新补充短周期合同按期产成、销售。 2.着力强化质量管理。从主导产品对标提升、质量重复性问题降低等方面,设立差异化“质量任务书”,进一步落实质量主体责任,提升自我质量管理水平。坚持质量“回头看”,针对2021年产品体系内、外部审核提出的问题,实施整改效果“回头看”,保证整改有效性。坚持实施质量成熟度评价,对2021年各经营单位质量成熟度评价存在的短板问题,实施针对性系统帮扶,并通过产品体系审核、重复性问题检查、专项拉练等手段,客观评价经营单位2022年质量成熟度,实施持续改进。 3.加强核心人才管理。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落实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三留人”策略,利用专项管理措施,进行关键节点风险控制,持续完善技术、管理、技能并重的薪酬发展体系,优化调整各类人员工资序列,激励核心骨干人员。 4.着力强化新产品技术管理。坚持以国际化、高端化、服务制造、绿色环保为发展方向,深度挖掘用户在智能化、无人化、环保改造等方面的需求,加速新技术向产品提升的转化,巩固传统产品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提升产品盈利能力。在投标前,充分做好新产品技术风险分析,检索、掌握相关的专利和非专利技术,借鉴前期产品已有的经验和教训,降低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5.加强对标学习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对标宝武钢铁、上海振华等先进企业,重点关注公司的营运能力、增长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构建公司三年全面对标指标评价体系,通过设定具体指标和预期目标,拉动提升企业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 6.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快建设“第二成长曲线”推进后服务市场拓展,拉长产业链,布局全生命周期服务。二是结合顾客痛点,着力产品大型化、智能化、环保化转型升级和科研开发,深耕新产品市场。三是以点带面,全力拓展海内外设备成套总包市场,打造新的订货增长点,提升市场前景广阔的“弱势产品”竞争力。 7.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松懈。持续保持公司各办公、生产区域疫情防控工作,层层落实责任要求,对公司内食堂、浴池、公寓等人员流动性较大的区域及时做好消杀工作,细化外来人员、车辆管理,做好相关信息登记。组织符合条件的员工,积极完成疫苗接种。 8.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持续推进风险清理。一是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邀请专家对公司进行系统性培训,提高各层级管理人员风险管理能力,并逐步开展对各职能体系的专项风险梳理,逐步实现风险指标的量化识别管控。二是充分利用奖惩政策,持续推进经营业务的风险清理,强化管理措施的落实执行,防范新增风险。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大连重工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产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东方电气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一重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